7月3日至7月9日,合肥學院外國語學院“丹心筑夢”鄉村振興探索團赴宿州市泗縣惠廟村開展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顒悠陂g,“丹心筑夢”鄉村振興探索團開展了暑期少年宮教學、紅色主題教育和鄉村振興調研、助殘慰問等多項實踐活動,目前團隊已成功獲批“圓夢工程”全國專項志愿服務項目及鄉村振興“篤行計劃”專項行動全國示范團隊。
凝聚青春力量 引領夢想起航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探索團在宿州市泗縣惠廟村開展了暑期少年宮項目,特設A、B班,涵蓋朗誦、音樂、英語等多種課程,供學齡兒童自由選擇。授課過程中,探索團成員們創造性地將多門課程同外國語學院學科特色有機結合,以此培養孩子們對于外語學習的興趣、涵養進取品格,營造“快樂學習”的團體氛圍釋放孩子們的積極天性。
授課活動后,探索團在惠廟小學舉辦了啟航青春文藝匯演,孩子們用悅耳的歌聲傳遞愛和歡樂,用元氣滿滿的舞蹈展現他們的朝氣蓬勃。團隊成員們給觀眾們帶來了一首四國聯唱《少年》,以歌聲表達了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匯演最后,老黨員代表惠化謀為三下鄉團隊送上錦旗,對圓滿完成此次實踐任務的成員們表示慰問及嘉勉。
開展愛心慰問 積極助殘筑夢
為加強對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關愛,探索團開展了覆蓋留守兒童、孤兒、五保戶等多類家庭的助殘筑夢愛心慰問活動。志愿者們深入群眾,面對面、心連心地溝通交流,為貧困家庭送去了大米、食用油、醫用口罩、文具等物資,在烈日炎炎、蟬聲綿綿的盛夏之際為他們送去關心與溫暖。
活動中,志愿者們結識了獨立自強的13歲女孩惠夢茹,與她進行了深入的談心交流;傾聽了五保家庭,云南籍阿姨的故事,肺部的疾病、兒子的撫養、微薄的收入都無法打敗這個堅強的女人。她們不善言辭,質樸的言語間卻字字透露著對政府的感謝、對惠廟村這第二個家的眷戀。村民們用樸實無華的熱情與真摯打動著志愿者,志愿者們用雙手捧出真心,將溫暖灑向萬戶千家。
了解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隊一行在惠廟村第一書記周全的帶領下,走訪了大泗縣清云種植家庭農場、泗縣農業種養殖基地、惠文化養鴿場等地,探索團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地形地勢、產業基礎和市場優勢認真進行了調研工作,就如何解決鄉村產業發展問題,用好自然資源,與當地村民進行了深入交流。除訪談外,團隊還通過深入田間地頭、進入種養殖區等途徑,探索適合惠廟村產業振興的特色方法。
調研過程中,鄉村振興探索團發現,惠廟村特色產業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短板,基礎設施建設待完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相對薄弱、特色產業缺乏品牌建設和市場競爭力。針對問題,鄉村振興探索團深入走進特色產業,依托調研結果與專業知識形成方案,提出建議,為推進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貢獻力量。
追尋歷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為追尋歷史記憶,汲取紅色精神力量,團隊成員跟隨村黨總支書記惠朋和駐村第一書記周全一同參觀了江上青烈士陵園。黨員代表們面對一尊半身雕像,高舉右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辩H鏘恢弘的誓詞,一字一句,神圣而豪邁,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課堂上,志愿者們開展以“紅色融入·鑄魂育人”為主題的紅色文化主題教學,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紅船故事”,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紅船精神”的時代背景與內涵。同時借助視頻,讓孩子們感受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變化,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以建設“美麗惠廟”為己任,長大后回報家鄉。
此次“三下鄉”活動開展期間,合肥學院外國語學院“丹心筑夢”鄉村振興探索團身體力行,在孩子們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給予精心引導,為當地兒童送去合院學子的愛心。通過參與愛心慰問、產業調研、紅色教育等一系列活動,使探索團成員體悟到社會責任和青年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外國語學院 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