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在“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學校,合肥學院充分發揮與德國高校多年的交流合作優勢,緊緊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重大機遇,從學校實際出發,把德國應用型科學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本土化,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取得了實效,引領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提升了學校的社會聲譽。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走出一條辦學新道路
2003年,合肥聯合大學、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三校實質性合并,拉開合肥學院發展的大幕。回想合肥學院成立之時,正是中國高等教育新一輪大發展的開端,全國一大批專科院校,包括師范類院校都加入了??粕癖究圃盒5男辛?,這批升本的院校后來被教育部稱為新建本科高校,合肥學院也不例外,作為一所本科招生沒有斷線的學校,大家時常又稱合肥學院為“本科新建”。
新成立的合肥學院如何發展,是校黨政領導班子考慮的頭等大事。是沿著老牌大學發展的既有道路,還是另辟蹊徑走新路?學院黨委和行政領導班子經過數次討論,認為新建本科院校不能照搬老牌院校的發展之路。為此,在校內還掀起了全員思想大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合肥學院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轉型,辦出自己的特色,走新路。
在充分調研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對人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學校利用多年對德合作的優勢,認真分析了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辦學理念,“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在認真思考和討論中破繭而出。這種辦學定位一度受到來自多個方面的質疑,但任性的合肥學院人并沒有受到質疑的影響,認準的路就一定走下去,而且說干就干,于是,圍繞辦學定位,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導向的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應運而生。
改革不可心急,思路能出一籮筐。為了使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實施,并取得預定的效果,學校提出了“系統設計、分步實施、項目推動”的改革總體思路。于是開設導論課、開展認知實習、提高實踐教學課時、實施N+2過程考核、實驗教學小臺套大循環、畢業論文真題真做、模塊化教學改革、第二課堂列入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育人、嵌入式實驗室建設、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體育俱樂部制改革等措施在合理的改革程序中一步一步展開,并且將這一系列教學改革在推進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再完善。
改革需要付出,付出就有收獲。2009年,學?!督梃b德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創新和實踐》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專家組對該成果進行鑒定認為:“該項成果具有很多原創性,開創了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道路”,說明了我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得了教育界的充分認可。如果把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學校改革取得的階段性的成果,那么,《突破學科定勢 打造模塊化課程 重構能力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項目獲得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證明了我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全面的成功。獲獎是一個方面,學生受益才是最終的目的,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我校學生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無論從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還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獲獎都無可厚非的證明了這一點。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合肥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首先在省內產生了共鳴。2008年12月,在安徽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省內14所高校成立了“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合肥學院被推選為聯盟的常任主席單位,做好聯盟高校的工作安排,至今,聯盟高校的數量拓展到 19所。2009年,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以及教育部兩個調研組先后來學校開展調研,總結合肥學院等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并形成了《關于合肥學院等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報告》,報告從17個方面系統總結了合肥學院的辦學經驗,并就我國地方高校的發展向有關方面提出建議,許多建議已被吸收到高等教育的相關指導性意見和文件之中。同年,合肥學院作為兩所試點院校之一接受教育部的評估指標研制,受到評估專家的充分肯定,學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很多做法都列入了第二輪評估的指標體系中,特別是我校2003年確立的辦學定位中的“地方性”和“應用型”已經成為4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堅持的辦學方向,由學校標準變成為國家標準,引導新建本科院科學定位,分類建設。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構建,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2012年7月,教育部評估中心“深入學習評估新方案,努力做好應用型人才培養”現場會落戶我校,來自全國89所新建本科高校的380多位代表云集我校,深入我校11個系部,現場聽取各單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經驗,與會代表普遍認為:合肥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有理論、有實踐、有成果,值得學習借鑒。學校還先后成功主辦或承辦了七屆“中德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論壇”。其中,2014年11月承辦的第七屆“中德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與發展論壇”,吸引來自中德近百所高校和企業的400多位專家與會,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在特邀報告中指出,合肥學院與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深度合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其他高校的學習。同時,在本屆論壇上,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成立,我校被推選為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單位。
與此同時,來校學習交流的國內高校也絡繹不絕,2009年至今,全國330多批次高校、3500多人次組團來校專題學習交流,既學習了我校的成功經驗,也帶來了新的理念和做法。近年來,我校領導多次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辦的新建本科院校校長書記培訓班授課,推廣合肥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成功的經驗。此外,學校一批專家學者也紛紛被邀請在國內重要教學研討會和其他高校的教學工作會議上作主題報告。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了學校的社會聲譽
以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合肥學院成功轉型并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合肥學院的社會聲譽,學校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和應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陣的排頭兵。
2009年 5月 8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則通訊,題目是《就業---起點就在育人時》,文章所敘述的內容反映的是合肥學院改革前一階段的真實寫照。2014年4月16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刊出了題為《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合肥學院十年建設應用型大學之路》的報道,通篇8000多字,全面報道了合肥學院建設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取得的成果。同時,該篇文章在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評比中入選5個特等獎之一。據統計,近5年來,國家級紙質新聞媒體38次報道我校的人才培養取得成功經驗,3篇文章入選新華社動態清樣,并獲中央領導的批示。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也給學校帶來許多令人驕傲的頭銜。目前,學院是國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之一、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中德合作共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高校、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常任主席單位、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安徽省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單位、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首屆理事單位等。
以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我校的畢業生成為“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信得過、離不開”的一線工程師和管理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贊譽,一大批畢業生成長為社會各個階層的精英。同時,學校也倍受考生和家長青睞,成為高考二本院校的首選。
12年來,合肥學院用行動詮釋“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成長歷程,用成果證明“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科學定位。曾經摸著石頭過河,而今為中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案例,沉淀歷史,蓄勢待發,合肥學院正朝著建設地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又一目標行進。(黨代會宣傳組)